中國大陸與東盟10國、日本、韓國、澳洲與紐西蘭共15個國家15日簽署“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”(RCEP),為世界最大自由貿易協定。“經濟部長”王美花、“行政院政務委員”鄧振中等蔡當局官員都認為對臺經貿影響不大,刻意淡化。 RCEP自由貿易區涵蓋約21億人口,經濟總量高達26萬億美元,15個成員國的國內生產毛額(GDP)總和約占全球1/3,是世界最大規模的自由貿易協定,未來攸關美中貿易戰發展,也影響全球經貿情勢。 RCEP對臺灣到底影響多大?各有不同看法,蔡當局官員、“經濟部長”王美花與“行政院政務委員”鄧振中都認為臺灣出口到RCEP國家有7成是零關稅的資通訊產品,雖然有3成比重的機械、鋼鐵、紡織會受到影響,但沖擊應該不至于太大。 馬政府時期的官員,“行政院” 前“政務委員”朱云鵬及“國發會”前主委林祖嘉都認為,臺灣將長期被拒于各項區域整合之外,完全沒有出路,一旦RCEP生效后,臺灣會出現兩種效應,一是失業率升高,二是平均薪資停滯或下降。 中國大陸在RCEP有重大影響力,蔡當局的兩岸關系愈搞愈僵,想加入RCEP根本沒指望,于是把重心放在“跨太平洋伙伴全面進步協定” (CPTPP),以及臺美“雙邊貿易協定” (BTA)。 CPTPP早在2018年12月30日生效,臺灣何時能加入不只沒“動靜”,連“風聲”都沒有,臺美BTA蔡政一再釋放利多消息,但臺灣根本沒做好全面開放的準備,加上美國政黨輪替,更讓臺美BTA簽署日期遙遙無期。 日前有蔡當局官員宣稱開放萊克多巴胺(瘦肉精)美豬進口臺灣,有助于臺美BTA及美國支持臺灣加入CPTPP,卻遭人戳破,因美國的貿易談判向來是貿易代表署(USTR)負責,而非與臺灣接觸的美國國務院,況且美國根本不是CPTPP成員,包括日本及其他成員國都與中國大陸關系良好,可見臺灣的問題不只是經濟問題,更是政治問題,兩岸關系是其中的最大關鍵。 改善兩岸關系最重要關鍵其實也很清楚,可惜蔡當局不承認“九二共識”,還變本加厲“污名化”,讓臺灣與重要的區域經濟組織沾不上邊,還將兩岸沖突升到臨界點,蔡當局得花大把納稅人的錢向美國軍購、還要對后備役訓練政策做出重大調整,讓臺灣身處危險之中。(倪鴻祥) 來源:中評網
責任編輯:李欣 |